第457章 美元逼100!美联储死扛利率,背后竟是这盘全球杀局?

这是美联储当前政策困境的核心矛盾 ——高利率对企业债市场的影响存在 “双刃剑” 效应,而降息的风险并非简单的 “加速崩溃”,而是可能触发市场对 “经济衰退 + 信用风险共振” 的恐慌,其传导路径比直观感受更复杂。

美联储维持高利率(当前 4.25%-4.50%),客观上通过国债利率的 “锚定效应” 暂时稳住了企业债市场的 “相对价值”,但这种 “支撑” 并非主动设计,而是资本流动的被动结果:高利率对企业债的 “支撑” 是被动且脆弱的,本质是 “以时间换空间” 的无奈。

若此时降息,美债收益率下行可能引发资本 “逐利出逃”—— 资金可能流向股票、新兴市场等高收益资产,导致企业债(尤其是高收益债)需求萎缩,价格下跌(利率与价格反向),这是市场担心的 “资本流出冲击”。

但这种 “支撑” 的代价是企业债的 “再融资成本” 持续高企。若以当前 5% 以上的利率续作,利息成本将飙升 50%-150%,长期会加剧企业现金流压力,埋下违约隐患。因此,高利率是 “饮鸩止渴”,并非主动 “支撑”,而是通胀目标下的无奈选择。

所以,降息的风险不在 “利率本身”,而在 “市场预期的连锁反应”。

若美联储降息,理论上应缓解企业债的再融资压力(利率下降直接降低新发债成本),但当前市场环境下,降息可能触发更危险的传导:

“降息 = 经济衰退” 的预期强化

资本流动的 “逆转恐慌”

高收益债的 “信心崩塌”

无论美联储维持高利率还是降息,企业债市场的根本矛盾 ——“高规模 + 高到期 + 高利率敏感性” 并未解决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总量上,12 万亿美元企业债中,2.5 万亿美元高收益债的 “利息覆盖倍数”(EBITDA / 利息)已降至 1.8 倍(警戒线为 2 倍),意味着近半数高收益债企业的现金流已难以覆盖利息。

维持高利率:延缓资本流出,但加速企业 “付息压力→盈利恶化→违约” 的进程(类似 “温水煮青蛙”)。降息:可能短期缓解付息压力,但加速市场对信用风险的定价(类似 “捅破泡沫”)。

企业债市场的最终考验,其实是美国经济能否在高利率环境下维持增长(从而提升企业偿债能力),这才是比政策选择更根本的变量。

美债和美国企业债利息高企对企业运营的冲击确实正在逐步显现,且极有可能在下半年的三季报、年报中集中体现。下半年财报(三季报、年报)将集中反映冲击,三季报是 “第一块试金石”

太口渴了,先沏壶茶,马特贝大概理解了美联储不敢动的核心问题,关键看美元指数,美国如果真的熬到拖垮其他经济体,全球资本进一步持续流入美国,最终即使美股崩盘了,资本不能及时撤出,肉就烂在锅里了?

资本流动的本质是逐利避险,而非被动滞留。若美股崩盘伴随企业债危机,资本撤离的速度和规模将远超市场预期,美元指数可能在短期内剧烈波动后进入长期贬值通道。

再观察吧,下半年确实会更精彩,——这么写可以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