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个不讨论了,看销量感觉类似极狐T/S,这两款连BBA都看不起它们。
根据现有数据及行业分析,特斯拉 Model S 和 Model X 在 2025 年国内销量呈现断崖式下滑,并因关税政策调整于4月起停售新车。2025 年 1-2 月销量,Model S 仅售出11 辆,Model X 售出50 辆,合计61 辆,同比降幅超 90%。(这数据看着觉得豆包是不是又查了个假数据?)
特斯拉前三季度的销售,尤其在中国区域的销售其实不算差的,但这种情况,从四季度开始会不会有变化?
明年呢?
特斯拉作为汽车企业,这个和华尔街其他的七朵金花可能还不太一样,一旦营收垮了,或者毛利率失衡,产能就是他们的恶梦。
这种状况看看北汽蓝谷过去五年的亏损,看看燃油车去产能过程会给车企上市公司带来的冲击,特斯拉也避免不了,他们其实能维系优势的只有在智能驾驶的方向突破,但能突破么?
最后就是进入机器人产业能让特斯拉再次崛起么?(股价是先崛起了。)
进入10月之前,华为任命余承东为公司IRB主任,仍继续负责华为终端、鸿蒙智行等业务。
IRB 作为华为内部最具分量的决策机构之一,掌控着研发预算分配、跨业务协同及长期战略规划的核心权力。其职能不仅限于投资审批,更肩负着 “打赢 AI 关键战役” 的使命。
华为计划通过 IRB 机制,将资源优先投向 AI 芯片、大模型、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。例如,余承东可能推动昇腾 910B 芯片的量产加速,或加大对盘古大模型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投入。这种 “战略聚焦” 旨在应对英伟达、微软等国际巨头在 AI 领域的压制。
余承东升任华为 IRB 主任并继续负责终端、鸿蒙智行等业务,是华为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 “胜负手”。这一调整将资源分配权、技术商业化能力、生态协同效应三者深度绑定,有望在 AI、智能汽车等关键战场形成 “技术 - 产品 - 市场” 的闭环竞争力。
这可能就是体现了华为和特斯拉在TOC领域两个方向的选择,特斯拉想凭借资本实力,推动AI向机器人方向产业化,而华为选择的方向大概率就是推动AI向汽车智能方向的产业化。
这可是完全不同的方向,而且,华尔街真的能撑到特斯拉实现TOC机器人产业化这个梦想么?
让华尔街先感受一下国产车对特斯拉四季度的冲击吧,马上就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