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推测让众人更加不寒而栗。如果这是某种自动化程序的例行输出,那“星之遗物”本体的科技水平,以及其可能存在的“活跃状态”,将完全超出他们的想象极限。他们不是在研究一个死去的遗迹,而是在监听一个沉睡巨人的梦呓或心跳!
“那我们……该怎么办?”有人茫然地问。
陈明沉默了很久,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颗被地球阴影笼罩了一半的蓝色星球。李洁正在那里艰难地维持着文明的余火。
“还能怎么办?”陈明的语气带着一种认命般的沉重,却又有一股不屈的韧劲,“就像之前一样,捡我们能捡的,学我们能学的。只不过,以前我们是在沙滩上捡贝壳,现在……我们是被扔进了藏宝库,却只带了一个破口袋。”
他转过身,面对着他的团队,眼神重新变得坚定:“成立‘深潜’分析组。放弃全面解析的妄想,那是不可能的。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:从那百分之零点一我们能勉强接触的数据中,寻找任何一点,哪怕只有一丝一毫,能够被我们现有技术理解、简化、再应用的东西!”
“能源组,聚焦那些能量图谱中最基础、最稳定的‘片段’,尝试进行极度简化和降维,看看能否找到一种能耗更低、更稳定的照明或能量传输方式,哪怕效率只有原版的亿分之一!”
“材料组,别去想那完整的分子结构,去分析它的局部特征,看看能否给我们现有的材料强化理论提供一丁点新思路,哪怕只能让我们的支撑结构再坚固百分之一!”
“信息组,全力分析数据的编码‘结构’,而不是内容。尝试寻找其重复模式、校验方式,任何关于信息压缩和传输的规律!这或许能极大改善我们和地球之间脆弱不堪的通讯效率!”
命令下达,带着一种悲壮的色彩。他们放弃了征服海洋的梦想,转而专注于如何从巨浪中舀起一瓢能解渴的水。
“广寒宫”的科研工作进入了一种新的模式。研究人员们像是在破解天书,每一天都伴随着巨大的挫败感,但偶尔捕捉到的一丝规律,一点灵感的火花,又能让他们兴奋不已,尽管那点发现相对于整体的数据海洋来说微不足道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