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月后张太后去世,身为侄女的张皇后悲痛欲绝,哭得体瘦血枯,不久也追随姑母而去。
没了张太后的掣肘,刘聪的奢靡更甚从前,先是立刘英之妹刘娥为后,又听闻民间有“凤凰涅盘,浴火重生”的传说,便突发奇想,要在宫中建造一座凰仪楼,取“凤凰来仪”之意,务必让这座楼成为天下第一楼阁。他命人从各地搜罗珍奇木材,从西域运来琉璃瓦,从江南征调能工巧匠,甚至不惜拆了三座寺庙来取材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廷尉陈元达得知此事,连夜写了一道奏疏。他跪在宣阳殿外,将奏疏高高举过头顶:“陛下!高祖皇帝当年与皇后同寝一室,用的是粗布被褥;如今宫室已足用,却仍建了四十余所殿观,劳民伤财!眼下石勒大军压境,百姓饥寒交迫,若再大兴土木,恐生民怨啊!”
刘聪正与宠妃在逍遥园赏花,听完奏疏,将手中的牡丹狠狠摔在地上:“陈元达!你当朕是泥瓦匠?朕建一座楼,关你这鼠辈何事?不杀你,这楼便建不成!”他喝令左右将陈元达拖出去斩首,连妻儿也不放过,说完便径自去了逍遥园寻乐。
陈元达自知难逃一死,急忙派人通报皇后刘娥。刘娥略一思索,便让来人回告元达依计行事。不多时,陈元达腰缠锁链来到逍遥园李中堂前,攀上大树将自己锁在树干上,对着堂内的刘聪大呼:“臣所言关乎社稷!陛下不听忠言还要杀臣,臣死后必诉之于天、诉之于先帝!西汉朱云曾言‘得与龙逢比干同游,虽死无恨’,可陛下滥杀无辜,又怎能服天下?”
刘聪气得暴跳如雷,喝令左右速将这逆贼拿下。可陈元达抱树缠链,任凭众人拖拽也纹丝不动。刘聪怒不可遏,竟要亲自拔剑斩杀他。正在这时,数位大臣闻讯赶来,齐刷刷跪在堂前叩头流血:“元达乃先帝器重之臣,忠心可鉴!臣等自愧不如,望陛下开恩!”
刘聪怒焰未消,双方正僵持间,内侍踉跄着呈上皇后刘娥的表章。表中力陈滥杀贤臣之祸,末尾竟写道:“自古败国多因妇人,妾不愿成为祸根,请死于堂前以塞陛下之过!”
刘聪一见,顿时面色煞白,哪还顾得上细看,急忙命人通报皇后已赦免元达。随后召来进谏的大臣,讪讪解释:“朕近来似有怪病,喜怒无常。元达忠良,是朕失察了。”
他亲自为陈元达解去锁链,还将逍遥园改名为纳贤园,李中堂改为愧贤堂,笑道:“本想让你怕朕,如今反倒朕怕你了。”
这场风波,原是刘娥暗中安排的。陈元达锁树、群臣劝谏,连左右拖拽时的虚与委蛇,都是她的布置。这位皇后聪明机智,护忠救贤,一时传为美谈。可天妒红颜,她的后位还没坐暖,便因难产香消玉殒。临终前,她拉着刘聪的手,轻声道:“陛下,娥死不足惜,只望陛下能记得陈元达劝谏之言……”
刘聪望着她逐渐冰冷的面容,突然想起初见时她跪在阶下,泪水涟涟的模样。他握紧她的手,却发现掌心早已空无一物。那个曾为他红袖添香的女子,终究还是成了他荒淫暴虐的牺牲品。
凰仪楼最终建成,巍峨辉煌,冠绝洛阳。可楼上的每一块琉璃瓦,都浸着百姓的血泪;每一根梁柱,都压着忠臣的冤魂。刘聪站在楼顶,望着脚下的万里山河,突然觉得索然无味。他命人取来美酒,独自饮到三更,却在醉梦中看见刘娥的身影,她站在云端,轻声说:“陛下,这楼再高,也高不过民心啊……”
晨雾中,平阳城的更鼓声响起。刘聪踉跄着扶住栏杆,酒盏跌落在地,碎成千万片。他望着满地狼藉,突然笑了。笑声里没有得意,只有无尽的空洞。这天下,这楼阁,这美色,终究都是一场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