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章 编制之争

老耿把胸膛拍得砰砰响:“直属团随时能拉出去再扩编一个师,”

“先别想着扩编,”张百川打断他:“眼下关键是消化、练兵。老耿,你的直属团是尖刀,别光练死力气,多琢磨怎么打鬼子的小股部队、怎么破他们的铁丝网和机枪阵地。”

“是,”老耿立正应道。

接下来的日子,关于谈判的消息断断续续传来,我党代表辗转西安、杭州、庐山,与国民党代表进行着一轮又一轮艰苦的磋商。老蒋的态度反复无常,条件苛刻至极,不仅死死卡住编制人数,还在军队指挥权、边区政权、经费等问题上设置重重障碍。

消息传回部队,干部战士们难免议论纷纷,憋着一股气。

一次练兵间隙,几个连长围坐在一起休息,一个年轻连长忍不住发牢骚:“咱们红军爬雪山过草地,死了多少人才走到今天,他老蒋一句话就想把咱们缩编大半?凭啥?”

另一个老兵磕了磕烟袋锅:“凭啥?凭人家是委员长,手里有洋人给的枪炮呗。不过啊我看他也虚得很,不然咋不敢跟鬼子真刀真枪干,光想着算计咱们?”

“听说副主席还在跟他们磨呢,咱们党中央有能人,肯定不能吃亏,”

“不吃亏?那咋还没谈拢?我看呐,最后还得打,跟老蒋有啥好谈的,”

“胡说八道,”正好巡视过来的老何听到:“打不打,谈不谈,中央自有决断,你们的任务是把兵练好,到时候让老蒋看看,咱们红军到底值几个师,别在后面嚼舌头,动摇军心,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几个连长立刻噤声,站了起来,类似的思想波动在各部队都有发生,但在各级政工干部的细致工作和军事主官的强力弹压下,很快被引导到更积极的备战士气上。

战士们把对老蒋的不满,化为了练兵场上更加刻苦的训练。他们清楚,只有自己变得更强大,才能在未来的抗日战场上打出威风,也才能让谈判桌上的周副主席更有底气。

军团部里,张百川、陈云峰、李铮等人更是密切关注着谈判的每一个进展,同时加紧制定各种预案。

李铮向张百川汇报:“军团长,按照您的指示,我们初步做了几个方案。如果最终给予的编制是甲案,我们计划将一师、三师和直属团一部编入第一师,二师和直属团另一部编入第二师,多余的技术兵种和骨干力量,以军团直属队、教导大队、炮兵营、工兵营等名义保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