詹信闻言,眼中一亮:“姑娘才学,冠绝京华。此议甚好!不仅可得进益,亦可结交些朋友,免得太过孤寂。只是……需得有些名声才好。”
黛玉点了点头。这并非难事。她林黛玉的诗名,在大观园中已是顶尖,若能有一二佳作流传出去,自有慕名而来者。
正说着,忽闻林伯来报:“姑娘,门外有客到。是北静王府的长史官,说是奉王爷之命,送来一份薄礼。”
黛玉一怔,与詹信对视一眼,皆有些意外。北静王水溶,地位尊崇,雅好诗文,与贾府亦有往来。她虽在贾府见过几面,却并无深交,如何会知道她搬来这里,又特意送来礼物?
“请至堂屋奉茶。”黛玉整理了一下衣衫,带着紫鹃前往堂屋。
北静王府的长史官是一位四十来岁、举止儒雅的官员,见了黛玉,礼数极为周到:“听闻林姑娘乔迁新居,王爷特命下官送来一份贺仪,聊表心意。王爷盛赞姑娘诗才清绝,冠盖京华,日后若有所需,王府愿尽绵薄之力。”
礼物是一套珍贵的文房四宝,一方古砚,一支紫毫,一锭李廷珪墨,一叠薛涛笺,皆是风雅难得之物,价值不菲,却又不涉金银俗物,极是得体。
黛玉心中惊疑不定,面上却只得保持镇静,谢过王爷厚意,只说“愧不敢当”,让紫鹃收了礼物,又回赠了一把自己近日写的扇面作为答谢。
送走长史官,黛玉看着那套精美的文具,眉头微蹙:“北静王如何得知?这礼……送得蹊跷。”
詹信沉吟道:“王爷乃风雅之人,或许真是欣赏姑娘才华。贾府之事,京城权贵圈中恐已有传闻。姑娘不必过于忧心,但……亦需谨慎。”
黛玉默然。她只想寻一清净之地,安然度日,却似乎不知不觉间,已卷入了另一种漩涡。
然而,这股外力,却也莫名地推动了她。
几日后,她便真的着手筹备起诗社来。将西厢房收拾出来,布置成书房,挂了“蕙芷轩”的匾额。又让詹信寻了可靠的工匠,印了些雅致的帖子,由林伯分送给附近几户素有文名的官宦之家。
起初,并无什么动静。直到一日,一位致仕翰林家的孙小姐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,听黛玉讲了一堂诗词品鉴后,大为折服,回去后便极力宣扬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