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风起官渡,暗筑根基

官渡前线,曹军与袁军隔着漫长的战线对峙,旌旗蔽日,营垒相连数十里,空气中弥漫着战马嘶鸣、兵甲碰撞的金属噪音,以及一种山雨欲来前的死寂压抑。曹操的中军大帐内,气氛更是凝重得能滴出水来。

“主公,军中存粮,仅够半月之需。”负责粮秣调度的任峻,声音干涩,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,不知是因帐内闷热,还是因心头重压。

曹操端坐主位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上的地图,地图上代表袁绍兵力的黑色标记,如同乌云般压境。他面色沉静,但眼中布满了血丝,连日来的殚精竭虑,让他本就瘦削的脸颊更显轮廓分明。他并未看向任峻,而是将目光投向坐在下首,裹着厚厚裘衣,脸色苍白如纸,却依旧眼神锐利的郭嘉。

“奉孝,袁绍军粮,囤于何处?乌巢?”曹操的声音沙哑道。

郭嘉以袖掩口,低咳了两声,才缓缓道:“乌巢乃其一。然淳于琼守之,戒备森严,强攻难下。嘉更忧者,非仅乌巢之粮,乃袁本初之后续……据零星情报,冀州虽今夏有蝗,然其底蕴深厚,秋粮若收,仍可支撑良久。而我军……”他没有说下去,但意思不言自明。曹军的后勤线已经绷紧到了极限,而袁绍的战争潜力远未耗尽。

帐内一片沉默。荀攸、程昱等谋士皆眉头紧锁。兵力悬殊,粮草不济,僵持下去,败亡似乎是迟早的事。

就在这时,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一名信使风尘仆仆闯入,单膝跪地,高举一封密信:“报!许都急件,荀令君呈报!”

曹操精神一振,接过密信迅速拆开。信是荀彧亲笔,内容除了汇报许都安定、尽力筹措粮草外,还附上了一份简短的情报:近日河北商旅间有流言,称袁绍麾下谋士许攸,其家人子弟在邺城多有不法,已引起审配等河北本土派系的强烈不满,矛盾似有激化之势。

曹操看完,将信递给郭嘉,眼中精光一闪:“文若在许都,亦不忘为我等搜集敌情。许子远……其人性贪而骄,家人不法,倒像是他能做出的事。”

郭嘉仔细看完,苍白的手指在“许攸”、“审配”、“矛盾激化”几个词上划过,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:“主公,此或可为一突破口。许攸此人,智计虽高,然心胸狭隘,睚眦必报。若其在袁绍处受辱或遭猜忌……或许,会给我军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。”他虽在病中,思维却依旧敏锐如刀。

曹操颔首,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:“即刻加派人手,盯紧袁绍大营,尤其是许攸的动向!一有异动,立刻来报!”

“是!”

随着曹操将全部精力,连同郭嘉这柄最锋利的“匕首”,都投入到破解官渡僵局之中,对许都内部的监控,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松懈。毕竟,在曹操和郭嘉看来,内部的“叛逆”已被血腥清洗,“皇商”网络遭受重创,小皇帝刘协更是被彻底吓破了胆。眼前的生死大敌,是北岸那数十万袁绍大军。

许都皇宫,寝殿之内。

刘协看似在百无聊赖地摆弄着一副新制的“华容道”棋具,实则耳朵时刻捕捉着殿外的动静,心中计算着时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