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王旗之下,暗潮裂岸

魏王府取代皇宫,逐渐成为许都乃至整个北方的权力核心。车马如龙,冠盖云集,每日前来拜谒、表忠的各地官员、世家代表络绎不绝。那“魏”字王旗所到之处,无人敢不俯首,汉室的龙旗在它的映衬下,显得愈发黯淡无光。

然而,在这煊赫与威权的表象之下,裂痕正悄然蔓延。

尚书令府,书房。

荀彧枯坐了一夜。案头,那本夹带着“衣带诏乎?”四字纸条的典籍,如同烙铁般灼烧着他的视线。他没有烧掉它,也没有上报,只是将它藏于书架最隐秘的角落。但这四个字,却已深深刻入他的脑海,日夜拷问着他的灵魂。

窗外传来魏王府方向隐隐的鼓乐声,那是曹操在宴请新归附的荆州名士。荀彧端起早已冰凉的茶杯,手指微微颤抖。他曾是曹操最倚重的谋主,为他规划蓝图,举荐贤才,稳定后方。可如今,那喧嚣离他如此之近,却又如此之远。

“文若,尔乃汉臣乎?魏臣乎?”一个声音在他心底不断回响。

他清楚曹操的野心已不可遏制,称王只是第一步。继续留在权力的核心,他或许能凭借影响力稍作延缓,但最终难免沦为篡汉的帮凶。若抽身而退,甚至……反抗?他想到了孔融的下场,想到了被屠戮的董承一族,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。

“父亲,”荀恽再次悄然入内,神色忧虑,“魏王府又派人来请,言大王欲与父亲商议‘九锡仪制’之事。”

荀彧闭上眼,深吸一口气,再睁开时,眼中只剩一片疲惫的漠然。“回复使者,彧……身体不适,恐染王驾,恕难从命。”

这是他第一次,明确地拒绝了曹操的召见。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。但他无法再强迫自己,去为那僭越的典礼增添一份“合法”的装饰。

荀恽看着父亲仿佛一瞬间又苍老了几分的面容,欲言又止,最终默默退下。

荀彧的称病,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,在许都高层圈子里引起了微妙的波澜。聪明人都知道,这绝非简单的身体原因。王佐之才与魏王之间,那道看不见的裂痕,终于公开化了。

偏将军府,曹操赐予关羽的府邸。

庭院中,青龙偃月刀划破空气,发出沉闷的呼啸。关羽赤裸上身,筋肉虬结,汗如雨下,将一套刀法舞得泼水不进。他的动作刚猛暴烈,带着一股无处发泄的郁愤之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