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究,何雨柱看似风光,已经是高级别的领导了,然而他对四合院那群人的冷酷无情实在让人难以亲近。
他从未给予过他们帮助,显得十分刻薄。
纵使心里如何盘算,面对如今他们高攀不起的何雨柱,这些人也无能为力。
遗憾的是,不管众人怎么不甘或怀恨在心,他们都无法对现在的何雨柱出手。
不过,确实有一些人难以平息内心的想法,他们想方设法想要借此机会,通过何雨柱的权势提升自身生活的品质。
相比之下,姜昆等厂内的领导可能内心最为矛盾,因为来者除文件外,还包括即将入职钢铁厂的几位即将崭露头角的干部,他们也被大会点名,正式任命为轧钢厂的副厂长和工会主席。
原来的领导者,包括聂永平、姜昆、邢山等人,则宣布被调到其他岗位。
对聂永平离开的事,何雨柱心中感慨万分。
原以为在提前提醒下,凭借人脉关系他能留任轧钢厂,谁知竟有人反对他们的留任,担心三人多年的经验会对轧钢厂构成威胁。
何雨柱意识到,若非有上级和总理支持,他很可能也面临离开的局面。
他庆幸仍保持一把手之位。
对于聂永平最终未能留在轧钢厂的结局,虽然同情,也只能感慨现在轧钢厂炙手可热。
然而,他的努力也不是徒劳,他得到了工业部的一个良好职务作为支持。
此外,在何雨柱的助力下,姜昆和邢山得以留在北京并在西城区钢铁厂工作。
两人的薪资提升,却仍然停留在副处级,还离正处有一段距离。
他们早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,看到聂永平的努力落空,并不那么绝望。
只有那几个事先不知内情的官员,因调令突来,脸色愁云惨淡,倍感失落。
但并非全部干部都被更换职位,大多数基层领导的岗位得以保留,只有关键岗位的人选有了变动。
对于即将提升的轧钢厂增设部门的领导职位,上级领导层决定交给何雨柱及其同僚——几位新来的副厂长组成的领导班子共同商量。
他们需挑选合适的候选人,报经部委审批后任职。
对此,何雨柱已初步考虑哪些部门需要掌控,及准备提升哪些人才。
比如,生产、餐厅和财务等核心部门,肯定要牢牢把握住。
食堂作为他生活的基石,是不可能让别人接手的。
财务和生产方面,虽然会有些挑战,但他知道会有两位不是自己势力体系的副厂长安排进入。
在财务岗位上安排亲信,必然是不希望何雨柱掌握关键的资金操控权。
因为以何雨柱的地位,如果在财务方面他继续独断专行,那么其他人将难以在他负责的轧钢厂中争夺权力和资源。
至于安排人在生产车间,一方面是要分摊成功功绩;另一方面无疑是对权力产生了争夺的欲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