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牵招带领使者团前往乌桓和鲜卑部落之后,萧逸在幽州城内也没闲着。他深知,要收服这些剽悍的部落,不仅要有军事和外交上的准备,还需要在文化和经济层面下功夫。
萧逸下令在幽州各地设立专门的学堂,邀请精通胡汉文化的学者,向百姓讲解乌桓和鲜卑的风俗文化,以便更好地与他们交流融合。同时,也向百姓宣传与草原部落友好相处的重要性,消除百姓对胡人的偏见。
在经济方面,萧逸积极推动与边境部落的贸易试点。他召集城内的商贾,说道:“各位商家,如今我们欲与乌桓、鲜卑修好,贸易是其中关键一环。本将军鼓励你们与他们开展公平交易,将我中原的好物带去草原,也将草原的特产带回幽州。”
一位商人问道:“将军,那这贸易可有什么限制?” 萧逸回答:“只要是合法合规,不损害双方利益之事,皆可为之。但严禁欺诈、哄抬物价之举,若有违反,定不轻饶。”
随着贸易试点的开展,中原的丝绸、茶叶、瓷器等特产在草原上大受欢迎,而草原的马匹、皮毛、奶制品等也源源不断地流入幽州。这种互利的贸易往来,让部分乌桓和鲜卑部落看到了和平相处的好处,一些小规模的部落开始主动派遣使者前来幽州,表示希望能进一步加强贸易和交流。
牵招这边,他带着使者团深入乌桓和鲜卑部落。每到一处,他都会先送上礼物,展示大汉的友好。
面对一些部落首领的质疑,牵招不卑不亢地说道:“我们大汉地大物博,拥有无尽的财富和智慧。我们此次前来,并非要挑起战争,而是希望能与各位和平共处。我们可以共享贸易之利,互学文化之长。”
在与一些较大部落的首领谈判时,牵招详细阐述了萧逸提出的互市互利方案,包括建立固定的贸易集市、保障商路安全等内容。
然而,并非所有部落都对这些提议买账。有部分好战的部落依旧对幽州虎视眈眈,时不时地在边境挑起一些小摩擦。
严纲按照萧逸的指示,每次都能迅速组织防御和反击,将这些侵扰者驱赶回去。
在一次反击战中,严纲俘虏了一些乌桓士兵。战后,他按照计划释放了部分俘虏,并让他们带话回去:“我们并不想与你们为敌,只要你们停止侵扰,我们欢迎你们来贸易。”
田豫这边,通过与各方势力的联络,他找到了一些乌桓和鲜卑部落中亲汉的势力。其中一位乌桓首领对田豫说道:“我们早就向往大汉的文化和繁荣,只是一直被其他好战的部落裹挟。若萧将军能保证我们的安全和利益,我们愿意协助你们。”